纪念918事变85周年3分钟演讲稿(必备3篇)

更新时间:2023-10-28 11:39: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纪念918事变85周年3分钟演讲稿(必备3篇)

纪念918事变85周年3分钟演讲稿 篇1

在前天,我们度过了“九一八事变”的八十四周年纪念。1931年9月18日,我们开始了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牢记这段历史,把它深埋于自己的心灵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历史不能再重演,也决不会重演!而这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

“当青春成长为一棵迷人的风景树时,我们拥有了一个富于幻想的季节:白云,蓝天,鲜花,芳草。”一切都是那么浪漫,那么潇洒。我们渴望自由,向往纯真,追求理想的金色年华,扯起无边的话音和着飘渺的梦幻,悠悠地把欢乐布满晴空,永远陶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中共xx大提出的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要看一个国家的明天将如何,其实最该看的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我们的明天取决于今天站在这里的每一位。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到了另一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

他们有的成天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成了那一个个虚拟世界中的人;有的整天游手好闲,抽烟喝酒,甚至吸毒,成了社会的危害。这样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一点则是共同的: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没有理想,不知道为何要努力和上进;因为不努力和上进,他们走向了沉沦。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理想是成材者的点金石,使我们向着辉煌大步前进;理想是希望的驱动者,不断驱使我们朝着胜利奔去。 因为拥有青春,才追求深沉和深远;因为浪漫,才渴望诗心和诗意;因为告别稚气,才拥有风度和气质;因为不再单纯,才走向成熟和成功;因为我们长大了,才开始考虑明天我将怎样。

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纪念918事变85周年3分钟演讲稿 篇2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xx周年》。

xx年前的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的深夜,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告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一战,就是202x年。202x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和平和正义的追求。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日本对美国唯命是从60多年,是因为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对韩国非常小心,是因为大韩民族空前的团结,中国人受到的战争迫害最为严重,我们用最大的胸襟去包容历史,换来的却是日本至今还在同中国争夺钓鱼山等领土,前段时间还态度强硬地扣留了中国渔船和船长。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的学生。我们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爱国行动不是单纯的耻辱记忆,也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居安思危,把我们浓浓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强盛民族的实际行动中去;因为只有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够避免“九一八”那样的历史重演,才能延续我们的民族血统。

和平与战争常常只是转眼之间。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武器,而是靠那个国家中有多少正直向上的人,有多少有勇气有力量的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梁启超的话来鞭策自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鼓起勇气,为中华之腾飞而不断努力。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纪念918事变85周年3分钟演讲稿 篇3

行文,是总结倾泻于笔尖的记忆。

因而我们所读到的好书多半是润藉了的思绪,平静了的情感。并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渐渐平息自我,进入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状态。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的《理智与情感》,也许它一直安静地躺在我的枕边,从中文到英文,从文书到电影,日日年年醉,一岁一心情。小时候的《理智与情感》是枯燥的,两个女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际遇,相同的幸福结局。世界上的幸福总是相似的,我从她们身上找到了辛德瑞拉的影子,只是这次的王子不再英俊。于是,一幅英国十八实际的画卷,成了我童话时代的晚霞,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每个故事都真实可信,每种幸福都理所当然。

直到学会忙忙碌碌地生活,没有一种东西比读过的旧书更能调剂枯燥了,于是,我重新翻开《理智于情感》,看理性的埃莉诺如何以一颗包容笃定的心去抚平所有的苦难,而感性的玛丽安又是如何学会理智,学会成长。玛丽安曾认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爱情,于是她拒绝了布兰登上校,那个和她一样知道很多悲伤的曲子的人,也正是她美丽的钢琴声打动了上校。然而,人的一生终究有很多次选择,一次落水并不能阻止我们再次乘船,因为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载着我们的幸福靠岸。

相比玛丽安,姐姐埃莉诺更为理智,她可以与吝啬刻薄的一目兄弟谈论生意上的事,也可以在自己痛彻心扉的时候给予妹妹最真挚的安慰,她甚至能够祝福爱人的一去不返。最喜欢看埃莉诺平淡温和的笑容,仿佛能够消退所有的事与愿违。当最后腼腆爱德华回到她的身边对她说:“我今天来这里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的心将永远属于你……”最感人的告白从最不浪漫的人物口中说出,一向理智的埃莉诺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而我,也终于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顺理成章,幸福,需要长久的等待,更需要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

一个人幸福与否,只要看她在一天平息后,能不能感受到宁静,能不能有一种充实和饱和填满心灵。如果是,时常感伤的人也是幸福的。当玛丽安弹起那首《不要再哭泣,悲伤的泉》,不止是布兰登上校,书外的我也沉浸在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细水流长的忧伤中,平静中的忧伤,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