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部门防汛应急预案(必备3篇)

更新时间:2023-10-28 11:39: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林业部门防汛应急预案(必备3篇)

林业部门防汛应急预案 篇1

为了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今年我办防汛工作的各项措施,提高抗洪抢险的应变能力,确保辖区安全度汛,根据上级防汛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办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街道辖区防汛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今年的防汛工作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统筹安排,通力合作,确保辖区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奠定扎实基础。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机构

设立办事处防汛抗台救灾指挥部,在区委、区政府及区防汛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的防汛抗台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各社区也要成立以主任为首的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落实责任,并科学制订防汛方案,落实好各项防汛措施及任务,做到遇有险情及时排查、及时组织抢险,及时上报、及时落实、及时发放。

为确保防汛实效,街道办事处成立防汛、抗台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办事处党政办,各社区也要成立防汛群防队伍和抢险突击队,各社区要根据所分配的任务,迅速落实到人,确保防汛期间能拉得出、用得上、守得住。

(二)强化意识,落实责任

(1)各分管领导、各科室工作人员,要切实负起分片包社区责任,深入社区,督查、指导各社区做好各项防汛措施及任务的落实。

(2)各科室、各社区要立足本职,履行好街道办事处赋予的防汛职责。

(3)各社区居委会要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早防范,做好各项防汛任务的落实,确保辖区无一人死亡,人民生活才产无较大损失;社区在向街道办事处防汛办公室上报各种信息资料的同时,也要分类向各责任科室、单位及时汇报,做到及时准确,统一行统。在防汛期间,各班子成员、机关及社区干部职工、责任单位负责人的通讯工具保证24小时开机,以确保联络畅通。

(三)职责

1、党政办:

(1)做好辖区防汛的全面协调、部署与落实工作。

(2)及时收集统计辖区的汛情、雨情、灾情和隐患状况,并做好上报工作。

(3)做好与辖区各单位、市防办、区防办的联络与协调工作,及时通报各种情况

(4)做好市防汛办、区防汛办部署的其它防汛工作

(5)做好防汛期间各类防汛信息的上通下达工作。

2、武装部:统一指挥、调配民兵对受灾社区居民进行自救和互救。

3、经济发展科:督查、指导辖区各施工单位及工商企业、两新组织业户做好防汛工作。

4、综治办:协助公安、交警维护社会治安,做好防汛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

5、社建科:做好受灾居民的疏散安置工作。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及发放工作。

6、卫生科:配合医疗部门做好受灾人员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

7、城管科:配合环卫部门做好辖区的环境卫生治理。

8、宣教科: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黑板报、宣传横幅等宣传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和预防、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辖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学习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9、社区居委会:

(1)制订社区防汛预案。

(2)做好辖区防汛排水设施及楼院危房情况等防汛隐患的排查和上报工作。

(3)及时收集上报辖区汛情、雨情及灾情状况。

(4)做好汛期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

(5)做好辖区公共单位防汛的动员、协调、联络及落实工作。

(6)做好防汛群防队伍和抢险突击队人员的落实与组织工作。

(7)完成街道办事处临时分配的其他防汛任务。

(四)防汛抗台指挥部成员名单

三、疏散、避难场所的准备

四、严格落实奖惩

防汛无小事,事关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各科室、社区要服从调动,听从指挥,决不允许拖延推诿,贻误战机。对在防汛抢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林业部门防汛应急预案 篇2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管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基本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应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特别是对云南最主要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

五是构建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继续加大了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管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二、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20xx年是云南森防总站建站23年来执法力度最大的一年,把“行政执法”提到了总站的首要职能,全省首次实行了统一着装上岗执法,彻底解决了**年国家《植物检疫条例》颁布以来没有着装上岗执法的问题。派业务精干人员参加“省政府对外服务中心”实施检疫的社会化服务。全省依法检疫种子、苗木、木材率达99%,商品木材及主要林产品的调运检疫率达95%,同时加大了源头执法,对外地调入本省的这些检疫项目也加大了复检力度,全省实现了电脑办理《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和网上传输,严防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

二是加大资金支撑力度。资金是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进程的有力保证。国家和省财政对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总量在逐年加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比20xx年增加4倍以上,通过界定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强化管理,确保了重点区域的治理资金和投资效益。

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根据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任务、指导思想、宣传报道重点、途径与形式、奖励机制、组织领导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全省各级森防站主要领导要像抓防治业务一样,亲自抓、具体抓、始终抓、抓到底。

四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综合业务性强、专业水平要求高、技术知识更新快。为了不断拓宽防治业务知识,20xx年重点举办了检疫员、松材线虫病监测、预防和除治、椰心叶甲防治、小蠹虫综合防治、松毛虫病毒增殖及林间防治等技术培训班,强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500多人次,占全省专兼职森防人员的35%。对松材线虫病还特地从中国林科院邀请著名专家到云南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三、推进四个转变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大了“四个转变”的新进程,即防治思想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防治策略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防治效果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20xx年又有了新的飞跃和推进,特别是对小蠹虫治理有效药物的科学实验和筛选,有效遏制了小蠹虫发生和危害面积的扩散蔓延;对“松毛虫病毒增殖加工技术”科研成果的有效运用,使云南找到了对松毛虫生物防治的最佳方法,有名的松毛虫老灾区永仁、弥勒、易门等地能连续控灾8年以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性防治”新理念有了更大的转变,实行生物防治新举措有了更大的突破,防灾御灾主动性有了更大的提高。“监测+预防性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可持续控灾新防治模式正在得到新的推行。

四、“”新目标

“”之年,省森防部门在提出全省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商品木材及产品调运检疫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云南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目标同时,又提出了“四个”新的亮点,即:促进一个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由“灾后救灾”向“预防为主”转变;抓好一个创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上将具体的防治行为逐步面向社会推向市场;打好一个攻坚战,集中资金技术人力打好小蠹虫攻坚战;组织两个歼灭战,对入侵云南的重大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积极除治,予与歼灭。

林业部门防汛应急预案 篇3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的内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为目标;以控制病害发生面积为重点,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等各种防治措施,严格防治技术规程,加大防治工作力度,确保防治达到最终效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

(二)坚持“谁管理、谁组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

(三)坚持集中防治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统一时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

三、防治对象和重点

防治对象:全区内所有新植林及幼龄林。

防治重点:杨树灰斑病。

四、病态特征及发病特点

1、病态特征。“杨树灰斑病”从杨树小苗到大树整个生长阶段均可危害,但以幼苗、幼树发病最重。病菌危害杨树叶片及嫩梢,初期叶片有水渍斑,很快变褐。病斑颜色因树种而异,有绿褐色、灰绿色和锈揭色等,并有褐色边缘,斑块上有许多小黑毛点出现,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嫩梢受害表皮颜色变黑,最后死亡,所以又称“黑脖子”病。病斑上部易风折,使叶片提早脱落。

2、发病特点。病原菌随落叶在地表越冬。翌年春季当温度回升时,分生抱子萌发,随气流、雨水进行初侵染,从气孔浸入寄主组织。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在7-8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发生与降雨程度及空气湿度关系密切,多雨时病害易流行。相对湿度低于95%的病菌孢子难萌发。所以在地势低洼、林间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早且重。苗圃受害重。

五、防治措施

综合运用人工、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1)加强苗木管理,科学间苗,去除底叶,以利通风降湿,减少越冬病源;

(2)对苗圃整地,作好排水措施,避免积水,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湿度。同时对苗圃苗木进行药物喷洒,确保不发生病害。

(3)化学防治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喷洒75%浓度百菌清200倍液,50%浓度100倍液;75%浓度多菌灵100倍液。半月进行一次,3-4次即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要切实把此次防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主管领导要亲临防治第一线进行全面指挥,派人专管,分片防治,确保在有效防治时间内达到防早、防小、防了的目标。

(二)科学配方,合理防治。各单位要按照药剂浓度合理配置药物浓度,并要全面掌握受害的林木面积,确保每个受害地块都能够得到防治。按照造林年限不同,采取先防治新植林后防治幼龄林的防治方向进行防治,确保受害一块防治一块。

(三)广泛集资,积极投入。在争取省市病虫害防治药品的同时,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先行对受害林木进行防治,同时要广泛发动造林户积极开展自主防治工作,确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