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方案范文(推荐3篇)

更新时间:2023-10-28 11:39: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社区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方案范文(推荐3篇)

社区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方案范文 篇1

为丰富辖区居民节目的文体娱乐活动,开创辖区和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增强居民团结向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关心居民的文化物质生活。社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创造条件,开展形区多样、新颖丰富、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广大居民团结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

一、活动主题

“浓情元宵春暖社区”

二、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月19日下午;

活动地点:

三、活动内容

1、包元宵:

邀请热心居民参与包元宵,分成六个小组,并形成比赛机制,同时手把手教青少年包元宵,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最后组织青少年将包好的元宵送到社区孤寡老人家中。

2、闹元宵:

邀请皮市街社区广场舞队,展示广场舞的魅力与活力,与大家一起欢乐闹元宵。

3、猜灯谜:

在包元宵过程中,举办有奖猜灯谜活动,以“民俗文化”、“廉政文化”、“孝老敬亲”、“绿色环保”等内容多样的灯谜,吸引众多居民参与,让居民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

猜灯谜环节设小纪念品若干。

4、扎花灯:

青少年在春节期间都收获了压岁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青少年用新年收获的压岁包,旧物改造,扎制出形式多样的灯笼。

四、活动规则

包元宵比赛:活动设20名参赛者,在限定的时间内(10分钟),以所包元宵的数量、外观、大小等作为评分标准,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社区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方案范文 篇2

一、活动主题

以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着力深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展示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提高广大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活动内容

1、大力宣传。通过陕煤通讯、宣传橱窗、网站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春节、元宵节相关知识。

2、组织开展“网络、手机短信大拜年”活动。组织广大职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给亲朋好友拜年。通过春节、元宵节原创祝福短信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网络节日氛围。

3、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拜年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有利时机,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拜年走访、慰问交流、座谈联欢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

4、开展慰问困难职工活动。春节前局领导带领工会、政治部、离退休管理中心相关人员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帮助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春节。

5、召开春节团拜会。春节前组织召开春节团拜会,局机关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畅谈我局发展带来的实惠,局党政向全局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拜年,让全体干部职工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大家庭的温暖。

6、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焰火晚会。除夕和元宵节晚上,组织人员观看焰火晚会,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7、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广大职工与家人收看猪年春节联欢晚会。

社区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方案范文 篇3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内容:

认识春节: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应。初四日,在继续“迎年”中,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在车鼓队簇拥下,按户募取木柴。下午则有“娘妈请花”,希望能庇其早生贵子。黄昏垒柴木于社庙前,举火燃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速返家中,日“夹火母”希望财如火发。

春节习俗:

1、扫巡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

2、祭灶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

3.、二十五日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

4、做年糕,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

5、辞岁,“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

6、初四过大年,做大岁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出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兵到,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做岁。后来,为纪念莆田这一段悲惨的日子,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做岁”,时间拖得太长。于是,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若在二月初二才“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同时将二月初二日约定为正月初二日,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

主题活动:

1、举办书写春联活动

2、开展“我爱家乡,介绍家乡习俗”征文活动。

为您推荐

加载中...